大腸癌檢查目前最先進儀器








er">


在台灣大腸癌位居所有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三位。但是,很多的大腸癌和息肉在初期並不會產生任何的徵狀(流血或腹疼)。所謂大腸癌篩檢,就是希望從一般大眾之中,找出比較可能發生大腸癌的人,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定期追蹤,所以針對的是沒有任何徵狀的群眾。如果是已經有徵狀的人,則不論年齡,都必須接受進一步的診斷檢查。

篩檢的方式介紹如下:

1、直腸指診

醫師將帶手套的手指經肛門放入直腸,用手指感覺直腸壁上可能的病灶。這方法最簡單而且可立刻執行。

2、糞便潛血檢驗

偵測糞便中是否有少量或是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。這項檢查不但簡單而且便宜,可惜只能查出正在出血的大腸癌或大腸息肉。根據研究顯示,有接近一半的大腸癌病人和百分之九十的大腸息肉病人,用糞便潛血檢驗檢查不出來。另外,糞便潛血檢驗陽性的人當中,則只有大約百分之十的人真的罹患大腸癌。其它疾病或食物也可能造成糞便潛血檢查陽性,所以很多醫師便用其它更準確的篩檢方法,取代糞便潛血檢查。

3、乙狀結腸纖維鏡檢

醫師利用一種細長、可彎曲、具有光源、並能攝影的管子(稱之為乙狀結腸纖維鏡),從肛門放入直腸、乙狀結腸、和一部份的降結腸,正好是大腸癌比較常發生的位置,就可以看到腸子內部是否有任何病變。在檢查之前只要先灌腸,排出殘留的糞便。檢查時不會痛,感覺就像灌腸般不舒服。如果可彎曲的乙狀結腸鏡和糞便潛血檢查配合篩檢大腸癌,則可以偵測出更多的大腸癌和息肉。當乙狀結腸纖維鏡發現大腸癌或是息肉時,便必須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
4、大腸鏡檢

大腸鏡就像乙狀結腸纖維鏡般,但是長度更長,可以安全且有效的檢視所有的大腸,包括直腸和結腸。大腸鏡檢時如果發現息肉或是腫瘤,還能立刻執行息肉切除術或是摘取一小塊組織,送病理檢驗室作進一步化驗。在大腸鏡檢查前要做正確的清腸準備,以避免阻礙病灶的尋找、觀察和處理。大腸鏡檢查會不舒服,但是通常不會痛。在檢查時,可能會給予注射藥物,幫助放鬆心情和入睡。

5、大腸雙相鋇劑攝影檢查

將液體狀的顯影劑(鋇劑)和空氣,經由肛門灌入大腸中,再利用X光攝影間接觀察大腸內壁是否有異常的地方。對於偵測比較大的腫瘤,效果和大腸鏡一樣好。但是,對於比較小的腫瘤和息肉,偵測效果則是大腸鏡比較好。另外,鋇劑攝影後仍需大腸鏡檢查以確定診斷。鋇劑攝影在檢查前也要做清腸準備,才能清楚的尋找病灶。

 相關資訊可參考癌症關懷網 http://www.cancernews.com.tw/?utm_source=knowledge&utm_medium=P&utm_campaign=201304